江门市利用无人机遥航、三维激光扫描、数字孪生、空间融合技术等技术手段,集成多源智能监控感知数据,完成江门首次历史建筑数字化建档,全市200多栋历史建筑有了“3D身份证”。
江门是中国著名侨都,特色历史建筑遍及五邑各地,这些建筑有着结构复杂、与周边农居混合等特点,给传统的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。当前,随着大数据、BIM等数字技术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,为传统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思路,历史建筑保护也进入数字时代。基于此,江门市创新思路,运用低空勘测前沿技术为历史建筑建立“3D身份证”。通过构建集城市数字化建档、安全体检、动态监测于一体的数字管理体系,根据主管部门划定的历史建筑分类,按详细、中等、简略三级标准,分门别类为历史建筑做“CT”,数字化记录历史建筑的空间位置、尺寸、纹理以及周边环境等信息。
其中,详细类历史建筑,建档内容涵盖建筑的平面图、立面图、剖面图以及细节大样,实现凭数字档案可全还原复制再建,为历史建筑的保护、修缮提供数据支撑,也为城乡盘活特色文旅资源,打造千镇千面、镇镇精彩的生动局面奠定基础。